关闭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点与习题:人员疏散分析
人员疏散分析是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物的具体功能定位,确定建筑物内部特定人员的状态及分布特点,并结合火灾场景和具体位置设计,计算分析得到紧急情况下各种阶段的人员疏散时间及疏散通行状况预测。
1、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
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复杂众多,总结起来可分为:人员内在影响因素、外在环境影响因素、环境变化影响因素、救援和应急组织影响因素四类。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四类因素。
一、人员内在影响因素
人员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人员心理因素、人员生理因素、人员现场状态因素、人员社会关系因素等。
二、外在环境影响因素
外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形状、建筑功能布局以及建筑内具备的防火条件等因素。
三、环境变化影响因素
例如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将被切断。
四、救援和应急组织影响因素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应急预案并认真落实消防应急演练,能够有效提高人的疏散能力;否则,容易引起人员拥挤和混乱。
2、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目的及性能判定标准。
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计算可用疏散时间(ASET)和必需疏散时间(RSET),从而判定人员在建筑物内的疏散过程是否安全。
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性能判定标准为:可用疏散时间(ASET)必须大于必需疏散时间(RSET)。
我们再来看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方法与分析参数。
人员的疏散过程与火灾探测、警报措施、人员逃生行为特性和运动等因素有关。
必需疏散时间按火灾报警时间、人员的疏散预动作时间和人员从开始疏散至到达安全地点的行动时间之和计算。
疏散预动作时间包括识别时间和反应时间。
3、人员疏散分析模型。
人员安全疏散模型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员疏散模型结构的研究;二是火灾中的人员行为及其量化研究。目前,采用不同的模化方法已经建立了10多种不同类型的疏散模型,如EGRESS(EG)、EXODUS(EXO)、E-SCAPE(EP)、EVACNET+(EV)、EXIT89(E89)、EXITT(E)、PATHFINDER(PF)、SIMULEX(S)、STEPS(SS)、VEGAS(V)等。
人员疏散模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基于疏散模型对建筑空间的表示方法,可以把模型分为离散化模型和连续性模型两类。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两类模型。
一、离散化模型
离散化模型把需要进行疏散计算的建筑平面空间离散为许多相邻的小区域,并把疏散过程中的时间离散化以适应空间离散化。
离散化模型又可以细分为粗网格模型和精细网格模型。在粗网格模型中(如E89、E),按照实际建筑的划分来确定其几何形状。因此,每个网络节点都可以表示一个房间或走廊,但与实际大小无关。在精细网格模型中(如EXO、SS、S、V),整个建筑区域的平面通常是用覆盖大量棋盘状的网格或网点来表示。
二、连续性模型
连续性模型又可以称为社会力模型,它是基于多粒子自驱动系统的框架,使用经典牛顿力学原理模拟步行者恐慌时的拥挤状态的动力学模型。社会力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员的个体行为特征。
4、人员疏散安全性评估。
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指的是在火灾烟气未达到危害人员生命状态之前,建筑内的所有人员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的行动。在人员疏散的安全评估中,关于建筑内的消防安全性能判定的主要原则是:在建筑某火灾危险区域内发生火灾时,如人的可用疏散时间(ASET)足以超过必需疏散时间(RSET),即ASET > RSET,则建筑疏散设计方案可行;否则需对该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直至其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对于评估后需要改进,提高疏散安全性的场所,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①增加疏散出口的数量,缩短独立疏散出口间距离;增加疏散出口及疏散通道的宽度,提高疏散通道通行能力;
②改善区域烟气控制措施,如提高排烟量、改变排烟方式、改进防烟分区设置等;
③改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改善应急通知和广播系统设计,提高早期报警速度、改善火灾警报通知效果;
④完善疏散指示系统设计,包括:出口标志、导流标志以及加强应急照明,提高疏散通道使用效率。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点与习题:人员疏散分析
人员疏散分析常用的模型有( )。
A.离散化模型
B.连续性模型
C.网络优化模型
D.量化行为分析模型
E.整体计算模型
消防题库参考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