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点: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概述
1、性能化防火设计产生的背景
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展了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相关研究。
如火灾增长分析、烟气运动分析、人员安全疏散分析、建筑结构耐火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等,并取得了一些比较实用化的成果。
各国纷纷制定各自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和指南等文件。
2、性能化防火设计与传统的防火规范做法对比。
传统防火规范的技术要求是建立在部分火灾案例的经验和火灾模拟实验等研究基础之上。
传统的防火设计规范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无法给出一个统一、清晰的整体安全度水准。
(2)经验及科研技术的总结,难以跟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发展。
(3)限制了设计人员主观创造力的发展。
(4)无法充分体现人的因素对整体安全度的影响。
当前,建筑防火相关领域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断充实传统的规范体系。
与传统的防火设计规范相对比,性能化的防火设计规范具有以下特点:
(1)加速技术革新。
(2)提高设计的经济性。
(3)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
同样的,由于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工程应用范围并不广泛,许多性能化防火设计案例尚缺乏火灾验证。
目前使用的性能化方法还存在以下一些技术问题:
(1)性能评判标准尚未得到一致认可。
(2)设计火灾的选择过程存在不确定性。
(3)对火灾中人员的行为假设的成分过多。
(4)预测性火灾模型中存在未得到很好证明或者没有被广泛理解的局限性。
(5)火灾模型的结果是点值,没有将不确定性因素考虑进去。
(6)设计过程常常要求工程师在超出他们专业之外的领域工作。
3、性能化防火设计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整体评估、专业人员和程序控制。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讲解。
(一)整体评估
建筑物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是通过采用至少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等效的方法来实现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目标,以解决现行标准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或某些不完善的规定所带来的问题。
消防安全评估既是为了验证其设计方法及其结果是否与现行规范的规定等效,或者是否能达到与该建筑相适应的消防安全水平;
也是为了便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有设计方案。
因此,任何一项性能化防火设计均必须在设计后经过相应的消防安全性能评估。
建筑物的性能化防火设计应包括防火 设计、消防安全性能评估和方案改进与完善,防火设计与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是一个相互有机结合的整体。但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能技术评估也可以由第三方中介技术组织独立进行。
(二)专业人员
从业人员不仅应该熟悉消防技术法规,能够根据设计对象的功能与用途、高度和内部建筑特征确定其消防设计目标(如保证建筑物内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结构稳定性等)以及相关的定量性能标准。
而且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和描述设计火灾场景和设定火灾,采用合适的方法(如选择或建立建筑物内火灾蔓延和烟气运动等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等),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分析预测工具;
对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系统有相当程度的 了解,能够预测和分析、评价其可行性、有效性与可靠性。
此外,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水平的高低与建筑消防投资密切相关,合理确定该指标也是性能化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
(三)程序控制
建筑物性能化设计一般在设计方案或扩初设计阶段进行,由设计师、业主、消防工程咨询专家等共同参与实施。
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一般程序为:
1、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
2、检查为实现建筑师的设计思想与业主的要求,哪些工程无法按现行标准中的规定要求实施 ,从而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
3、进行性能化试设计和评估验证;
4、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设计 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
5、提交审查与批准。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概述
1、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计算 ASET 和RSET 来判定人员在建筑物内的疏散过程是否安全,其中RSET 不包括( )。
A. 探测时间
B. 报警时间
C. 预动作时间
D. 反应时间
【答案】D
【解析】必需疏散时间是探测时间、报警时间、预动作时间、运动时间之和。所以,正确答案为D。
2、对建筑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中,在计算人员安全疏散时间时,应确定人员密度、疏散宽度、行走速度等相关参数。行走速度的确定需考虑影响行走速度的因素。影响行走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
A. 灭火器配置
B. 人员自身条件
C. 报警时间
D. 建筑情况
E. 人员密度
【答案】B、D、E
【解析】人员自身的条件、人员密度和建筑的情况均对人员行走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正确答案为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