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管理 (一)单位内部管理 1.消防安全责任制
消防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从各级政府,到社会各单位、以及每个公民,都应当对所管辖工作范围内的消防工作负责,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保证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保证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2.消防设施维护管理
公共建筑内大多采用消防中介机构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因此定期对此类消防中介服务组织行抽查、测试、考核,是强化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资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统一维护保养技术标准,定期向消防部门报告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状况。
3.管理人员及员工消防安全培训
社会单位应当采用理论授课、现场参观、实地操作、火灾事故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定期对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系统地开展消防安全法规和消防知识教育,使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部门负责人完全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以及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等四个能力;使特殊岗位人员全员参加监管部门组织进行的消防案例培训直至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使全体员工认识到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树立防火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建筑火灾易发的部位、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疏散出口的方向等消防常识,基本掌握上述四个能力,自觉防火和维护消防安全设施的有效性。
4.隐患检查整改机制
火灾隐患的整改,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整改的难易程度,可以采用当场整改和限期整改两种办法。如果发现单位内部存在违章使用和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违章使用明火作业、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等容易诱发火灾的隐患,以及锁闭、遮挡、占用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遮挡或挪用消防器材、常闭式防火门敞开、防火卷帘下方堆放物品、消防设施管理和值班人员脱岗、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和切断消防电源等整改起来不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火灾隐患,单位及消防部门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整改,并做好记录。
(二)消防监督管理 1.消防宣传
开展社会面消防宣传工作是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消防宣传,可以提高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对火灾安全的防范意识、了解火灾的危险性、落实消防制度、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性以及树立良好的消防法制观念。消防宣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但要利用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宣传阵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地铁和楼宇电视、户外大屏幕、社区电子显示屏等新型信息化手段,拓展消防宣传的阵地,提高消防宣传的辐射面和效果。
2.消防培训
消防培训是提高公众消防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消防培训,公众可以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装备操作技能,并提高实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众可以在消防培训中了解常见火灾的规律,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简单消防器材的使用和处置方法。岗前培训和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经常性地教育和培训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各类特殊工种人员,尤其是消防中控室、发电机房、锅炉房以及燃气厨房等特别重要的岗位,必须参加消防部门统一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杜绝违法违规操作,防止误操作。
3.监督检查
对火灾危险源状况、建筑防火状况以及单位内部管理状况的监督管理,尤其是隐患排整治等消防安全保卫的许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消防监督人员的巡查检查力度。如果消防监督人员没有制定严格的巡查检查制度、确定具体的监督重点、定期巡查周期以及监督隐患落实整改情况,那么就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安全行为和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