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消防工程师综合能力考点:防爆检查
1、建筑防爆的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
(1)爆炸危险区域的确定
(2)有爆炸危险厂房的总体布局
(3)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
(4)采取的防爆措施
(5)泄压设施的设置
(6)与爆炸危险场所毗连的变、配电所的布置
检查方法
查阅消防设计文件、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剖面图施工记录、有关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相关资料
2、爆炸危险区域的确定
爆炸性气体环境
根据释放源的级别和位置、易燃易爆物质的性质、通风条件、障碍物及生产条件、运行经验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确定
爆炸性粉尘环境
根据粉尘量、释放率、浓度和物理特性,以及同类企业相似厂房的运行经验确定
3、建筑防爆措施
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和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
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
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厂房
管、沟不得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下水道设置隔油设施,避免流淌或滴漏至地下管沟的液体遇火源后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并殃及相邻厂房
4、防爆环境分类
1)按物态分: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
2)爆炸性气体环境:释放源级别,位置,易燃易爆物质性质,通风条件,障碍物及生产条件,运行经验
3)爆炸性粉尘环境:粉尘量,释放率,浓度,物理特性
5、爆炸厂房布局:
①甲乙厂房独立设置
②甲乙厂房总控制室独立设置;分控制室独立设置
③防火间距10m;3h墙,1.5h板
6、爆炸厂房平面布置:
①甲乙单多层厂房外墙泄压设施
②设备避开主要承重构件
③门斗2h墙,甲级门错位设置
④甲乙厂房办公室3h墙,通往室外出口
7、泄压设施:
①敞开,半敞开式:承重结构钢筋混泥土,钢框架,排架
②墙体,屋面板每平米小于60kg
变配电正压在1,2区,室内高出室外0.6m
8、电气防爆:
①1区2.5m㎡,2区1.5m㎡
②额定电流1.25倍,整定电流1.25倍
③螺栓固定,不得绕接,采用铜铝过渡接头
④导线不良,交流电压380v,直流电压440v;干燥环境,交流电压127v,直流电压110v
9、通风管道:
①禁止穿墙②甲乙丙分层设置③明装
10、通风设备选择:防爆型,普通型,12次/h,不产生火花,禁止湿式,除静电
11、供暖系统:
①大于100℃,100mm隔热;小于100℃,50mm隔热
②可燃粉尘,纤维散热器82.5℃,输煤廊散热器130℃
消防工程师综合能力习题:防爆检查
与爆炸危险场所毗连的变、配电所,当变、配电所为正压室且布置在1区、2区内时,室内地面宜高出室外地面( )m左右。
A.0.3
B.0.4
C.0.5
D.0.6
【答案】D
预防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产生的主要方法是正确选择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运行中加强维护检修,装设必要的保护装置。下列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防爆不符合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的( )。
A.导线材质选用铝质的
B.为避免过载、防止短路把电线烧坏或过热形成火源,绝缘电线和电缆的允许载流量不得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和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
C.当爆炸环境中气体、蒸汽的密度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敷设在较低处或用电缆沟敷设
D.线路与电气设备的连接,采用适当的过渡接头
【答案】A
电气防爆对电气线路敷设方式检查要求,当爆炸环境中气体、蒸汽的密度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敷设在( )。架空敷设时选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填充沙并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A.低处
B.厂房净高的1/2以下
C.高处
D.高处或埋入地下
【答案】D
下列关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选择中,不正确的是( )。
A.爆炸性气体环境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电气设备的种类和防爆结构要求,选择相应的电气设备
B.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得高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
C.当存在两种以上的易燃性物质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设备
D.爆炸性粉尘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根据粉尘的种类,选择防尘结构或尘密结构的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答案】B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点: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是指构成建筑物的基础、墙体或柱、楼板、楼梯、门窗、屋顶承重构件等各个部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判定建筑构件承受火灾能力的两个基本要素。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曲制成建筑构件的材料的燃烧性能来决定的。因此,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取决于制成建筑构件的材料的燃烧性能。
根据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同,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三类:
1、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是指用不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砖墙体、钢筋混凝土梁或楼板、钢屋架等构件。
2、难燃烧体。
难燃烧体是指用难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做成而用不燃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如经阻燃处理的木质防火门、木龙骨板条、抹灰隔墙体、水泥刨花板等。
3、燃烧体。
燃烧体是指用可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板等构件。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起火或受热失去稳定性,能使建筑物倒塌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增大。为了安全疏散人员、抢救物质和扑灭火灾,要求建筑物应具有一定的耐火能力。建筑物耐火的能力取决于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一)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含义。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一般用小时表示。
(二)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
判定建筑构件是否达到了耐火极限有以下三个条件,当任一条件出现时,都表明该建筑构件达到了耐火极限。
1、失去稳定性。
失去稳定性,即构件失去支持能力,是指构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由于构件材质性能的变化,自身解体或垮塌,使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破坏。如受火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失去支承能力、非承重构件自身解体或垮塌等,均属于失去支持能力的象征。
2、失去完整性。
失去完整性,即构件完整性被破坏,是指薄壁分隔构件在火灾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隙,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火面可燃物起火。如受火作用后的板条抹灰墙,内部可燃板条先行自燃,一定时间后其背火面的抹灰层龟裂脱落,引起燃烧起火。
3、失去隔热性。
失去隔热性,即构件失去隔火作用,是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220℃时,构件失去隔火作用。以背火面温度升高到220℃作为界限,主要是因为构件上如出现穿透裂缝,火能通过裂缝蔓延,或者构件背火面的温度达到220℃,这时虽然没有火焰过去,但这种温度已经能够使靠近构件背面的纤维制品自燃了。如纤维系列的棉花、纸张、化纤品等一些燃点较低的可燃物烤焦以致起火。
(三)主要构件耐火极限的影响因素。
墙体的耐火极限与其材料和厚度有关;柱的耐火极限与其材料及截面尺度有关。钢柱虽为不燃烧体,但有无保护层可使其耐火极限差别很大。钢筋混凝土柱和砖柱都属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是随其截面的加大而上升;现浇整体式肋形钢筋混凝土楼板为不燃材料,其耐火极限取决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三个判定条件,实际应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分隔构件(隔墙、吊顶、门窗):失去完整性戒绝热性; (2)承重构件(梁、柱、屋架):失去稳定性; (3)承重分隔构件(承重墙、楼板):失去稳定性戒完整性戒绝热性。 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中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确定 1、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准。 2、88%火灾可在 1.5h 内扑灭,80%火灾可在 1h 内扑灭。 3、一级建筑物楼板耐火极限定为 1.5h,二级建筑物楼板耐火极限定为1h。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临界热辐射通量为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戒试验( )分钟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10
B.20
C.30
D.15
【答案】C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正确的是( ) 。
A.材料
B.燃烧滴落物/微粒
C.临界热辐射通量
D.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E.THR300s
【答案】ABCD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主要是指组成建筑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我国把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进行分类,分为( )。
A.不燃性
B.难燃性
C.可燃性
D.易燃性
E.易爆性
【答案】ABC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附加信息包括( )。
A.产烟特性
B.燃烧滴落物
C.微粒等级
D.耐火等级
E.烟气毒性等级
【答案】ABCE